歡迎進入上海泛標紡織品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網站!
紡織品色牢度通常包括耐皂洗、耐摩擦、光照、漂白或耐氧化劑(還原劑)、耐熨燙、耐汗潰和耐汗光色牢度等。其中,耐皂洗、耐摩擦、耐光照、耐水和耐汗漬等是實際生產和貿易中大部分買家關注程度較高的幾項色牢度指標。
色牢度是紡織品的顏色對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各種作用的抵抗力。模擬染色織物在使用過程中,經受外部因素(擠壓、摩擦、水洗、雨淋、曝曬、光照、海水浸漬、唾液浸漬、水漬、汗漬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來評定牢度等級。紡織品色牢度測試是紡織品內在質量測試中一項常規檢測項目。
色牢度評級有:1級,1-2級,2級,2-3級,3級,3-4級,4級,4-5級,5級。5檔9級。1級差,3級是基本,5級高,但是幾乎做不到。
對色牢度評級,除耐光色牢度為8級外,其余均為5級。
皂洗色牢度是常見的色牢度考核項目之一。皂洗色牢度是指著色織物在規定條件下皂洗后的褪色程度,它包括原樣褪色及白布沾色兩項評價內容。
原樣褪色:指著色織物在皂洗前后褪色的情況;
白布沾色:將白布與著色織物以一定方式縫疊在一起,經皂洗后,因著色織物褪色而使白布沾色的情況。
褪色或沾色的程度應在光源下測試,以標準灰卡評級,結果分5級,5級為,1級為差。目前,國內外對此項目的測試方法標準相對齊全,但設備和技術條件不盡相同。
染料結構、染色及后處理工藝與皂洗色牢度關系:
日常測試中,有相當一部分紡織品,包括棉、羊毛、滌綸、尼龍及其混紡織物,以及含氨綸彈性織物,對尼龍和醋酯纖維貼襯的沾色都在3級或3級以下。
雖然不同纖維材料所使用的染料和印染加工工藝各不相同,但出現的問題卻相當類似。這主要與布面浮色和部分有色纖維微粒的轉移有關,因此也即與所使用的染料品種、染色工藝和后處理工藝相關聯。
洗牢度也與染色工藝密切相關:
皂洗牢度也與染色工藝密切相關。染料吸附和擴散充分,固色率就高,殘留染料和水解染料少,易于洗除。染色工藝合理,染料與纖維的共價鍵在染色和后處理時不易斷裂,皂洗色牢度較好。
以活性染料為例,從理論上講,由于染料與纖維形成共價鍵結合,水洗并不能輕易造成染料解吸、褪色與滲色,因此,活性染料染色產品皂洗色牢度的好壞決定于未固著染料(水解染料和少量未反應染料)數量。影響皂洗色牢度的因素,重要的是染料結構和性能,其次是染色和染后處理等工藝。
若水解染料皂洗去除不盡,后續水洗將會出現不斷掉色。